【资料图】
开栏的话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为“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加快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需求,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在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老年护理一线,倾听和感受护理人的所思、所做,并采访医院管理者和业内专家,共话老年护理的现在和未来。
□本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苏天是 刘屹方圆3公里内有几户人家,护士长杨肖雨与同事每个月都要定期到访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持续扩面,很多医院着眼于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服务项目,在居家护理领域展开探索。其中,北京市隆福医院组建10支医养结合服务队伍,为失能半失能或出院后有居家医疗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入户诊疗和健康指导,开展静脉采血、创口换药、管路维护等多项居家护理服务。
工作地北京市隆福医院方圆3公里内有几户人家,护士长杨肖雨与护士们每个月都要定期到访,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在院外开展医疗服务,于护士而言并不容易。“尤其是高龄患者,他们的子女也多是中老年人,接受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总要有个磨合的过程。”杨肖雨说,刚开始时,尽管已事先约定拜访时间,但按响门铃后,有的家属仍会流露迟疑。“老人在睡觉,要不你们下次再来?”这是她最常听到的托词。
“我一般会再次说明来意,表示可以缓两天再上门,并建议家属密切观察老人的病情进展,配合我们做好电话随访。”杨肖雨说,“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我们将一直开通居家护理的绿色通道。”
正是这份出于对患者充分理解的“示弱”,让杨肖雨敲开了信任之门。
当然,更打动患者的,是护理细节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杨肖雨说,以创口换药为例,这项护理操作在病房不出10分钟就能完成,而在患者家中要花费几倍的时间。进门后,她习惯先观察一下老人的居住环境,再对家属的照护提些建议。比如,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她会提示家属给老人翻身,并根据天气情况定时通风换气;对糖尿病足的老年患者,她会留意袜口是否过紧而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
这些护理细节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在潜移默化间打动着老年患者。“最初,老人与我们几乎零交流,而在后续的居家护理中,我们开始有了眼神交流、言语交流。”杨肖雨说,老年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神情和体态也慢慢变得自在起来。
杨肖雨在护理工作中善于观察,在护患沟通方面有亲和力,得益于院内持续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北京市隆福医院护理部主任曹红京介绍,医院建立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窒息、管路维护等多个老年护理专项小组,强化老年护理技能培训,以降低老年人意外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并将护理服务与人文叙事相结合,鼓励护士用心倾听、用情陪伴。
曹红京说:“近年来,护士队伍年轻化与患者群体老龄化的反差愈发强烈,为让年轻护士更设身处地地去照护老年患者,护理部开展换位体验活动。比如,让年轻护士负重行走,体会老年患者步履缓慢、步态不稳,以此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
杨肖雨记得,一次,她完成居家护理服务,准备骑车离开时,又被患者家属打电话叫回来。她在电话中得知,老年患者自行拔除了胃管。由于更换胃管的操作不在计划内,杨肖雨并未携带听诊器,无法判定胃管是否成功留置。情急之下,她请家属找来一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剪开一个小洞,把杯口抵在患者胃部,把它当作一个扩音器。“我听到咕噜噜的水声,‘气过水声’说明胃管留置成功。”杨肖雨说。
几年服务下来,杨肖雨感触很深。她说:“居家护理有其特殊性。老年患者从医院回到家中后,主观意识增强,配合度和依从性需要重新调动;医疗器械也不像病房中随手取用。面对这些条件限制,需要提高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居家环境限制较多,所能开展的护理项目也相对有限。”曹红京告诉记者,在居家护理的基础上,医院新开设的老年护理中心提供日常照护、内科诊疗、基础康复、安宁疗护等服务,将满足老年患者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需求。
张炜意识到,要改的不仅是门诊名称,更是服务理念 自2021年以来,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陆续设立老年医学科。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综合门诊由医护共同出诊。
“老年医学科不是专科的集合,相较于专科偏重局部的疾病诊疗,其更关注整体的功能维护。”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长张炜介绍,老年综合门诊通过综合评估老年人的安全风险和内在能力,给予居家自我管理指导,以降低老年人急性事件入院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最常见的压力性损伤为例,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家属不注意翻身,一个晚上,老人一块完好的皮肤就能进展至一期压力性损伤。
但在不少老年患者眼里,老年医学科没有达到他们“包治老年病”的预期。“在我国,老年医学刚从新兴概念转变为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一上来,门诊名称太宽泛,确实容易误导患者。”由此,张炜提议将门诊名称改为老年综合评估门诊。
可一段时间过去,门诊依旧冷清。张炜意识到,要改的不仅是门诊名称,更是服务理念:不能坐在诊室等待患者,需要主动出击。于是,张炜与几名老年专科护士一有时间就到其他专科诊室门口做科普,向候诊患者普及老年医学的概念。之后,护士们又做出调整,从最需注重功能维护的病种入手,将内分泌、肾内科划定为目标专科,引导有需要的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到老年综合评估门诊就诊。
门诊量有改观,出诊护士的作用逐步显现。“老年患者经综合评估后,医护共同给出个体化干预方案。”张炜说,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除提供居家护理指导外,也做起了专业术语翻译。“有吞咽障碍吗?”面对医生抛出的陌生字眼,老年患者常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一旁的护士则将类似的专业问询,拆解成一段家常对话,“吃饭需要多久呀?”“喝水要分几口咽下去?”根据老年患者的回答,医护就能判断患者是否有吞咽障碍,是否存在呛咳的风险。
护士是诊疗和护理的执行者,他们更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诉求。张炜举例,老年人发生跌倒,有时是因为老人不情愿呼叫家属搀扶,其实是不服老的表现,而这种心理极易引发安全事件。门诊中,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肺炎入院,对医生“下胃管”的建议全然拒绝。张炜听出了其中的缘由,告诉他:“请您相信我,两周后,您就能拔除胃管,恢复自主进食。”老大爷这才答应留置胃管。
在细心了解并满足老年患者需求的同时,张炜对老年医学的理解也加深了。“吞咽障碍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表现为衰弱,同时也可能导致隐性误吸,进而触发不明原因的肺炎。我们科室的作用就是,把握一个关键环节,及早干预,阻断可能发生的整个恶性循环。”当老年患者再次问及老年综合评估门诊的功能定位时,她通常给出这个解释。
眼下,老年综合评估门诊的运行路径逐渐清晰,而张炜也提出新的设想:“我们现在所提供的健康咨询和干预仍是碎片化的,希望今后在回应老年患者个性化照护困惑的基础上,分季度、按主题、有重点地进行居家自我管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