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百姓的医生,老年人的儿子”

时间:2023-08-16 09:36:07      来源:健康报
分享:


(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叶龙杰

  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村医贺星龙没想到会收到锦旗。两年前的那天,当邻村的冯老汉将一面写着“百姓的医生,老年人的儿子”的锦旗捧过来时,贺星龙竟不知所措,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复杂的感受在心头翻涌。

  “星龙是个好医生啊,我们心里十分感谢他!”回想起当时的一幕,现年77岁的冯老汉仍对贺星龙连连夸赞。原来,冯老汉的老伴深夜发高烧,体温一度到了40多摄氏度,由于儿女均在县城工作,万般着急时,冯老汉于凌晨4时给贺星龙打了电话。

  睡梦中的贺星龙被电话叫醒,了解情况后,他二话没说赶到了冯老汉家。做初步检查后,贺星龙开着小面包车紧急将冯老汉的老伴送到了30多公里外的大宁县人民医院抢救。

  “这娃儿实在,老伴救回来后,我们想着他出工又出力,至少出车的油钱该给他,就给他塞了200元。”冯老汉回忆,贺星龙却连连表示不要,赶忙开着面包车回乐堂村卫生室上班。

  “我是村医,这事不是我该做的吗?我还记得,村里父老乡亲在我上卫校时,给我凑了学费。这恩情不能忘!”如今,想到此,贺星龙仍连连感叹。

  大宁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山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乐堂村和周边的村子是其中的典型,四周丘壑纵横、土地贫瘠。20多年前,贺星龙考上了运城市卫校,是饱受无医之苦的乐堂村村民借钱给他才凑齐了学费。毕业后,贺星龙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村当了一名村医,骑着摩托车在黄河两岸的28个村子穿行,为当地百姓服务。

  “刚回村那几年,村里年轻人陆陆续续出去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和儿童,95%的患者需要我上门送医送药。为了方便就诊,我印制了1000多张名片,保证‘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贺星龙说,他把“24小时上门服务”作为对村民的承诺,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个诺言,还把这句话设置为手机彩铃。

  20多年来,贺星龙先后背坏了12个行医包,骑坏了7辆摩托车,出诊的路途再远,他也坚持不收出诊费。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表达感谢的方式往往也很简单淳朴:家里母鸡下了蛋,会想着送几枚给贺星龙尝尝;看到他在外奔波,就赶紧拿出刚烙好的馍馍给他充饥……

  “新时代,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看病负担轻了,政府对村医的投入和保障也提高了。”贺星龙说,他的妻子也是村医,两人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接近5万元,自己家里还种了几亩苹果树,这些钱够生活了,他们也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看病少些负担。

  冯老汉觉得过意不去,觉得不能让贺星龙吃亏。跟在县城工作的子女商量后,冯老汉决定给贺星龙送一面锦旗。锦旗店老板问冯老汉写什么字。当过代课老师的冯老汉思忖良久,最后他觉得“百姓的医生,老年人的儿子”这几个字最贴切。

  “我们这里每户人家都有他的名片,有什么事都想到他。”冯老汉说,现在的日子温饱不愁,发愁的是生病了之后该怎么办。“儿女都在外地,我们年纪大了,身体总会出现各种不舒服,有了星龙在这里,我们的日子才有保障。”

  贺星龙把锦旗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卫生室里。近些年,贺星龙考取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他所在的村卫生室也由原来的窑洞建设成了标准化卫生室,设置了标准化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循环式制氧机、血液分析仪、血糖仪、远程问诊等设备。

  “我常常提醒自己,在哪里当医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里最缺医生。”贺星龙说,在农村,自己算得上是个“有用的人”,只要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好,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