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刘也良(媒体人)
“从网上购买西地那非、中药药粉、调色剂及散装白酒等原辅料,勾兑生产有毒有害保健酒对外销售。”“购进扑尔敏等化学药和甘草等中药材,加工成自命名假药‘祖传咳喘特效药’对外销售。”……近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据悉,今年4月以来,公安部门共侦破危害食药安全案件6100余起。
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给假劣产品套上新马甲,当务之急是创新监管形式。在此次公布的一个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大量生产非法添加具有严重致泻功能化学物质成分的有毒有害食品酵素话梅果冻果粉,依托多个直播公司向各地销售;在另一个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购买非法添加具有止疼功效西药成分的原料,加工包装成养生茶成品,在手机互联网上销售。
近年来,微商、网络代购、直播销售等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这些新业态,让制售假劣产品更加隐蔽。这需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和跨部门信息共享,提高监管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既打击违法犯罪,也让新业态良性健康发展。
从历次发布的食药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越是公众关心、需要的,越为不法分子所青睐。老年人多有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年轻人则普遍有减肥的诉求,这些领域皆为不法分子热衷的制假售假领域。特别是减肥产品,几乎每次公布的典型食药案件,有毒有害减肥产品都榜上有名。
这说明,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发动家庭、社区、单位等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让健康知识入脑入心,更要帮助一些人改变不良行为,科学地就餐、锻炼、用药,同时加强他们的主动防范能力。
纲举之后得目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完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稳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
接下来,各地在具体实践中要强意识、创思路、善方法,防食药安全之患于未然。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