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懂自救、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较低,加快普及应急救护技能迫在眉睫。缓时打基础,急时搞突击,如此缓急相济,才能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渐进式提升社会整体应急救护水平,让生命与健康在灾难面前更有保障。
□唐传艳(医生)
“台风天急救指南”“泥石流来临如何躲避”……最近,极端天气中自救与互救知识频上热搜,说明人们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基础的应急救护技能,一些地方持证救护员数量年增速达到20%以上。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懂自救、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较低,加快普及应急救护技能迫在眉睫。
近期频频出现的气象灾害,向社会抛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当突遇灾害时,每个人都得迅速投入到急救、自救中去。那么,能否迅速提升公众的应急救护水平,又该如何提升?
尽管高超的急救技能不是一日练就,但危机时刻加急恶补,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立足现有条件,由医学专业人员、消防员或具备较高急救技能的人,对受灾现场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哪怕培训时间较短,其作用也不容低估。此外,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可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急救知识。当前,各地消防站、民间救援队等机构、组织已开始利用各类平台推出公益性急救免费课程,受到公众欢迎。
普及应急救护技能,不仅要重视现场紧急培训,更要以平时的急救培训为前提。比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加入紧急实施急救培训的内容,应急演练中也应将现场紧急救护培训作为重要的演练内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急救技能可以得到迅速普及。
再比如,各地平时可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结合本地区易出现的灾害进行针对性宣传,发挥消防员、家庭签约医生、街道居委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等群体的作用,全方面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学生是应急救护知识和能力培训的重要群体。当前,应急知识进校园多为临时性讲座,内容较为简单、不够系统。可考虑将应急培训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中小学以提高防灾意识、掌握防灾常识为主,大学阶段鼓励全员掌握必备的自救互救技能。此外,鼓励各单位在入职培训中加入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有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在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在提升社会整体急救能力方面仍需作出艰苦努力。缓时打基础,急时搞突击,如此缓急相济,才能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渐进式提升社会整体应急救护水平,让生命与健康在灾难面前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