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唐传艳(医生) 孩子因感冒到连锁药店买药被对方配了824.8元的感冒药,孩子母亲为此质疑药店过量开药。6月25日,涉事药店称,目前总部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正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当地市场监督管理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具体情况还在核实当中,工作人员正在处理。
面对质疑,涉事药店表示,这些药执行“统一定价”,药店没有乱定价。然而,药价在这里只是次要问题,品种和数量是否合理,药店有没有过度推销才是关键问题所在。假如患者被药店诱导购买超量非必需或作用甚微的药品,即使药价公道,也是错误的。这次药店配的药为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宣肺止嗽合剂、蓝芩颗粒,在医院里,这些药品的使用量是被严格限制的。
本该谈用药合理性,答复却转到了药价,这既是避重就轻,也暴露出对药店监督的短板:药价监督简单易行,就开药是否合理的医疗技术监督则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当前对药店的监督,通常局限于市场管理层面,技术监督既缺能力又缺规则。
假如医院的医生给患者开大量此类药品,首先就得想一想,这些药是否上了重点监管名单,处方是否会被定性为大处方。他还要担心药师和科室主任会对此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在医院里,对医生用药有一套监督体系。
但在药店里,这些监督大多缺失。药店没有相关岗位间的互相监督和制约,也没有类似处方点评的制度。还要看到,对药店缺乏技术监督而导致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过去在药店购药极少报销,通常只能自费或通过医保个人账户购买。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医保福利的提升,到药店购药者会越来越多,强化对药店的技术监督已成当务之急。
当“孩子感冒被开800元药”等可疑现象在药店出现时,监督不能再局限于药品价格,而应将焦点转到处方合理性等技术层面;到现场执法的,也不能仅仅是市场监管人员,还应包括医学和药学方面的技术人员。此外,医院的质控制度、医保部门的基金智能审核系统等,都可借鉴来在药店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