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全球热头条丨让沉默的肝脏“会说话”

时间:2023-05-04 09:26:48      来源:健康报
分享: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赵星月

  肝脏既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最大的解毒器官,更兼具合成、调节等功能。可是,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其健康与否无法通过疼痛直观呈现。因此,人们往往对肝病进展毫不知情。让沉默的肝脏发声,是肝病学界的共同期待。在我国,有超过4亿名慢性肝病患者,每年因肝癌死亡患者约占全球一半,这份期待更显迫切。

  在中华医学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中,清华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合作完成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的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赋予了肝脏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原本沉默的肝脏“会说话”了。

巧思萌发于教科书

  “谁能阻止或者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能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这句论断,出自现代肝病学奠基人汉斯·玻伯。大部分慢性肝病遵循“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规律,及早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诊断干预,就能逆转肝纤维化过程,避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一直以来,肝穿刺活检被认为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金标准,其准确率达80%以上。但是,这种有创检查需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获取10~25毫克的肝脏标本,不排除出现邻近脏器损伤、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对于患者而言,接受度较低。此外,它非常依赖病理医生的经验,选取穿刺部位不精准容易造成局部采样误差,尤其在我国这样的慢性肝病高发区,临床上无法将其作为肝脏健康状况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较于肝穿刺活检,血清标志物检测即肝功能检查的应用更为广泛。然而,其准确度偏低,即使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当病毒不处于活跃期时,很难通过肝功能排查出异常。医学上常用的B超、CT等影像学方法虽能发现肝硬化阶段人群,但对于肝纤维化中早期又无能为力。

  这意味着,要实现对肝纤维化程度精准化、舒适化的测定,必须另辟蹊径。1993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白净教授开始涉足弹性成像理论和技术相关研究,其团队成为该领域全球领先的研究团队之一。此后,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罗建文教授留美归来,将此项研究持续推进。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使我国在该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正常的肝脏柔软,好比口唇;纤维化的肝脏,硬度增加,好比鼻头;肝病发展至肝硬化时,肝脏持续变硬,好比额头。”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公司创始人邵金华博士说,教科书对于肝脏质地的这段描述正是项目巧思的萌发之处。既然肝脏质地软硬程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那么,肝脏弹性数值就有望作为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2004年,邵金华追随白净攻读博士学位,在弹性成像技术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领域精耕细作,将上述理论转化为科研成果。

创新助推技术惠及基层

  2010年,邵金华博士毕业,并与同为清华大学博士的孙锦和段后利在江苏省无锡市创立海斯凯尔。得益于无锡“太湖人才计划”和江苏省双创政策在智力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规划等方面构筑的帮扶体系,影像引导的无创肝纤维化检测系统iLivTouch诞生。

  从外形看,iLivTouch类似一台超声诊断仪,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探头仅接触人体表面皮肤2分钟,就能准确、快速且无创地获取肝脏组织软硬度的数值信息。“如果将肝纤维化检测与血压测量作类比,这些定量信息就相当于精确的血压数值。数值越高,肝脏越硬,肝损伤风险越高。”邵金华说,这项技术既有助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也有助于对慢性肝损伤人群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而在肝硬化或肝癌发生的前10年捕捉疾病征兆,避免悲剧。

  这款技术新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很快获得临床专家认可。“这项技术让肝病专家多了一双眼睛,对临床帮助很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现任主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专家徐小元教授谈起无创肝纤维化检测系统时说。

  在填补国内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产业空白的同时,多项关键创新技术使产品落地基层成为可能。邵金华介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研发生产国产化,使产品采购、维护成本降低,检修等待周期缩短,临床可及性增强。更重要的是,操作门槛降低,基层医生经短期培训就能使用。

  “检测系统通过二维影像引导,可锁定最佳检测部位,避开肝脏中的囊肿、结节、大血管等非肝脏组织,减少盲测和医生经验有限所导致的误差;所采用的宽频动态探头具备动态自适应功能,适用于儿童、成人等全人群,无需在对不同皮下脂肪厚度人群进行检测时更换探头。”邵金华说。

  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的价值,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得到验证。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月敏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玉萍教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荣誉组长范建高教授,与国内众多临床专家一道,组织开展了超过100项前瞻性、单中心或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累计纳入逾30万病例,验证了该技术在疾病诊断、健康管理和治疗全程管理中的价值,推动该技术获得美国、欧盟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许可,并被列入10项卫生行业标准、临床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

  截至目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的应用已从三甲医院拓展至部分社区医院,在国内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打败国外竞争者并遥遥领先,约占70%。“坚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肝脏检测设备,并推动其普及应用,支撑我们在产学研医融合之路上步步前行。”邵金华说。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